欢迎访问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邮箱登录 客服热线:0791-88160975
大事记(1979年~1988年)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2018/10/26 16:58
浏览量
1979年1月1日 厂水泥销售实行国家调拨价。并在全厂开始试行超产节约、降低成本奖励制度。
1979年12月 厂向国家提交了申请扩建的报告。
1980年3月15日 成立厂质量管理办公室。
1980年10月 由国家安排投资50万元新建的1400吨容量的火车、汽车散装水泥库工程开工。
1980年10月 国家建材部(原国家建材总局)组织专家来厂调查研究,落实扩建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工艺线的建点评选工作。
1981年1月 厂再次在两台华新窑上进行千枚岩代替粘土水泥工业实验吧。
1981年4月12日 召开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开展全员教育的决议” 、“关于进一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礼貌活动的决议”和《江西水泥厂职工守则》。
1981年5月 国家建材部以(1981)建材字第380号文,决定定点江西万年,在江西水泥厂扩建一条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新工艺线。
1981年8月 厂石油液化气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1年11月30日 厂水泥产品商标“万年青”注册。
1981年12月 生活区东西两个人工湖建成。
1981年12月22日 成立厂职工教育学校。
1982年1月 厂党委决定设立江西水泥厂扩建办公室,负责扩建工程的基建准备工作。
1982年2月 厂建成一座电视差转台并投入使用。
1982年3月21日 国家计委以计原字(1981)第231号文批准了《江西水泥厂扩建计划任务书》,确定生产规模为年产水泥64万吨。扩建后本厂总规模为年产水泥110万吨。
1982年5月1日 厂工会开始安排职工疗养。
1982年5月 由国家建材局(原国家建材部改名)主持召开了新线建厂(选址)方案审定会,经与会专家与本厂技术人员讨论,会议最后确定了厂南方案,并决定对两台湿法窑窑头、窑尾进行全面改造。
1982年6月7日 厂与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签订了《江西水泥厂扩建工程设计合同》。
1982年7月18日 厂开始在1#窑头安装一套试验性工业电视看火设备。
1983年2月21日 由安徽大学无线电厂和合肥水泥研究院共同研制成功的“SH—A型准彩色水泥窑看火工业电视”第一台样机安装在1#窑头,取代了试验机。
1983年5月3日 矿山技术改造工程完工并正式投入生产。在矿石采石场设计安装了用于石灰石原矿运输的1.6米×260米胶带运输机,这是我国水泥灰岩矿山首次采用“竖井平峒”运输方式输送石灰石原矿。
1983年5月25日 国家计委以计二(1983)第772号文下达了《关于江西水泥厂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的文件,核定总概算为13600万元。
1983年7月 厂1400吨散装水泥库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1983年12月7日 国家建材局在厂举办部级鉴定会。“SH—A型准彩色水泥窑看火工业电视”通过鉴定,填补了我国建材工业应用工业电视看火的空白。
1984年4月1日 扩建工程开工典礼在工地现场举行,省政府、国家计委、国家建材局、万年县以及设计、建设施工单位等领导和本厂职工1000多人出席。
1984年4月21日 成立厂保密委员会,制订了《江西水泥厂保密制度》。
1984年5月31日 成立厂日产2000吨熟料扩建工程生产准备办公室。
1984年10月13日 成立中共江西水泥厂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4年10月 厂成立《江西水泥厂厂史》编纂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
1985年1月31日 正式组建3#窑新系统输送、熟料、水泥、电气四大车间。
1985年8月 厂部决定职工子女入托、入学免交学杂费。按全国统一部署开展土地清查工作。厂子弟学校首次开展夏令营活动。
1985年9月10日 厂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我国第一个教师节。
1985年9月25日 厂水处理供应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5年11月 厂两台华新窑湿法生产线停产改造。投资164万元重点改造湿法窑窑头冷却机、拉链机和窑尾电收尘器等项目以及湿法窑和干法窑衔接工程全面开工。
1985年11月 厂闭路电视系统开通播放,共安装了939户共用电视天线。
1985年12月12日 成立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1986年2月6日 两台华新窑窑头、窑尾改造工程基本结束,先后恢复生产。
1986年2月15日 实施水泥新标准,开始组织生产R型水泥。
1986年6月1日 根据江西省公安厅(1985)赣公字(保卫)第306号文批复,在厂保卫科基础上组建公安分局,原保卫科建制仍保留。
1986年11月7日 厂生活饮用水第一次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1986年11月9日 厂用千枚岩代替粘土在新线干法窑进行煅烧试验获得成功。
1986年12月27日 在厂召开了“日产2000吨熟料扩建工程建成试产庆祝大会”。
1986年12月 “万年青”牌525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1986年12月29日 在厂召开了第一次试生产协调会,确定了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生产线“边试产、边改进、边提高”的方针。
1987年4月25日 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生产线进行了为期16天的第一次改进,共完成改进项目20项。
1987年5月1日 水泥磨用低铬合金铸球代替低碳钢球获得成功。
1987年10月10日 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生产线进行了为期42天的第二次技术改进,完成项目22项。
1987年10月15日 电话通讯大楼投入使用,安装启用了纵横制905—400(400门)自动交换机。
1987年12月 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启用。
1987年12月 经厂党委批准,设立工会组织宣传部、生产保护部、生活女工部和办公室。
1988年2月 省政府授予江西水泥厂首批“1987年度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1988年4月21日 成立厂技术进步及技术革新评审委员会。
1988年6月1日 成立职称改革办公室,开展全厂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
1988年7月15日 兴建的标准游泳池投入使用。
1988年8月31日 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
1988年9月15日 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生产线进行了为期68天的第三次技术改进,完成项目54项。
1988年12月28日 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干法生产线连续运转72小时,日平均产熟料2000吨,达到设计能力。
上一篇:
大事记(1989年~1998年)
大事记(1969年~1978年)
下一篇: